-
Vol.157 成为更好自己的七个原则
完人是一种向往,并非一个终点;它是过程,而不是一种曾经达到的状态。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们已然是彻头彻尾的完人,你可能需要检查一下,看看他们的后背是不是有一根电线——他们可能不是人类。 成为完人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现、开放和勇气之旅,在旅途中,你与内心及外界的整合程度和谐程度会越来越高,你将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去成为你真正想要成为的样子。只要你总是处在变化的状态里,你也就总是处在成为的状态中。 …... -
Vol.156 放弃平衡:用「赛季」策略冲刺拿到结果,获得更多自由时间
平衡的概念对于时间分配来说,不仅是一个不和谐的隐喻,更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策略。为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努力,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它不能让你实现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标,所以你应该尽量避开这种“平衡”。 从定义上看,平衡意味着“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受到同等的作用力”,即我们要完美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假设我们每天睡8小时,工作8小时,那么想要达到完美平衡的话,我们就只能再做一件事,而且同样要用8小时。这…... -
Vol.155 自驱型领导力:找到那些你能帮助的人
在发挥自驱型领导力时,我们要考虑到可能对实现目标发挥关键作用的每一个人。接下来,要把他们纳入我们的团队。这是独一无二的机会。它能帮助我们摆脱我们可以控制的资源所固有的种种限制,转而考虑我们想要形成怎样的影响力。 但是,应该从何处做起呢?具体任务是什么?如何推进?也许你身在销售部,想要把产品团队和营销团队的人纳入自己的团队,重新做出整体设计,推动产品上市。或者你的部门和其他团队之间存在某种摩擦,你想…... -
Vol.154 如何安慰孩子
请想象如下画面:你正坐在飞机上,突然飞机剧烈颠簸起来。现在你最需要的就是乘务员向你解释发生了什么,并给予你安慰和鼓励,让你觉得好受些。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就是孩子人生中的“乘务员”。孩子并非天生就有保持镇静的能力,但他们最终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这种能力。 当他们处于困境时,需要大人理解他们的遭遇,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就像听到令人恐惧的噪声一样,他们就会向大人求助,了解发生了什么,看看该如何应对。孩子不…... -
Vol.153倾听“内心声音”,提升感知能力
提升感知能力,人格也会升华,我们的影响力也会提高。 一些专家认为,大多数人在进行决策时,首先会通过感觉进行判断,然后才会为之添加合理解释。当然,我们并不提倡一味地感情用事。但是,如果遇到很难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作出选择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适当地将重心从理性转移 到自己的感觉上,通过客观审视自己的感觉作出最终判断。 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情感是很难琢磨的东西。有时,身体状况或天气等一些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 -
Vol.152 让目标更容易达成的4“S”方法
所谓的4“S”方法,是指四个以“S”开头的英文字母,它们是:简化(simplify)、细分(small)、缩短(short)和放慢(slow)。 你将发现,这些概念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并且经常相互之间来回流动。在你提升自己对练习的心态的控制过程中,重要的是尽可能容易地将思绪停留在过程之中。而这四种方法的每一种都是基本的和直接简明的,可以帮助你将思绪停留在过程之中。 简化 当你致力于完成某个特…... -
Vol.151 与身体为友
你的身体是否经常给你带来疼痛和痛苦,以致你想要“逃离这具身体”?你甚至会觉得真实的你已经和身体割裂开了——真实的你想要享受生活,身体却阻止你这么做?很多慢性疼痛患者都把自己的身体视为监狱,幻想着逃离这座监狱。 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那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需要与自己的身体做朋友,与自己的疼痛做朋友。 如果身体经常给你带来疼痛和痛苦,你自然想要“逃离这具身体”。当身体看上去不太可靠的时候,你自然会…... -
Vol.150 不抱怨的规则:把消极能量转化为解决方案
你是一个抱怨者吗?(抱怨指数测试) 以下是你可能同意或不同意的五种说法。阅读每一个语句,然后选择最能代表你的看法的回答。 1.我总是和其他人分享我的问题。 7)非常赞同 6)赞同 5)较赞同 4)中立 3)较不赞同 2)不赞同 1)极其不赞同 2.我总是向其他人表达负面情绪。 7)非常赞同 6)赞同 5)较赞同 4)中立 3)较不赞同 2)不赞同 1)极其不赞同 3.我更多关注的是问题的原因,而不…... -
Vol.149 放下头脑,信任身体
头脑里源源不断出现的、一刻都不能停的念头,是最常见的防御,防御自己碰触存在。当你安静时,你会观察到一个又一个念头的运转——所有人都会这样。但当你发现你像是被一个又一个念头追赶,而完全不能安静下来时,你可以问问自己:“我在防御什么?” 人都在寻找镜子的回应,而念头是容易制造出的回应。一个问题升起,一份焦虑产生,而立即在念头上寻到答案,然后答案又成为问题,就再次寻找新的念头层面的答案……这个游戏可以不…... -
Vol.148 掌握故事的6大要素,张口就可以讲出故事
一个故事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它只是从某一个瞬间去追溯或展望。——格雷厄姆·格林 很多人问,到底什么样的婚姻才是一个好的婚姻?好婚姻的故事是这么讲的: 1996年,我去读工商管理硕士。第一天的开学典礼上我就认识了高琳,毕业典礼的第二天我们就举办了婚礼。准备婚礼的时候,我们俩都还没开始工作,就是两个穷光蛋。在美国结婚其实也挺花钱的。一天我带她去逛商场,看戒指。售货员拿出一排戒指,都是一克拉以上的钻石。…... -
Vol.147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获得复原力的方法
挫折是必然的。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遭遇来自他人的敌意,会面对环境的变化,要为了活下去克服很多困难,要为了过得更好面对很多事情。这些过程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经历挫折的。 如果我们的心理足够强大,我们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些挫折。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必然会在某些时候被挫折所击垮。幸运的是,我们又不是弱不禁风的,对挫折并非毫无承受能力。我们能长这么大,肯定经历了很多风雨。 那我们能承受多大的挫折…... -
Vol.146 自我以及对情绪的影响
生存机制不是影响情绪的唯一因素,自我对情绪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因此,想要更好地控制情绪,就一定要先了解什么是自我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现在先来明确一下这里说的自我到底是什么意思。当谈及某人时,你可能会说:“他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这里的“自我”和“自私”的意思基本一样。毫无疑问,自私是自我的一种表现,但它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尽管你可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自私,甚至可能看起来是个十分慷慨的人,但…... -
Vol.145 你的内在节律:云雀、猫头鹰和第三种鸟
一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开始测量一天中各个时间对人的大脑的影响。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开创性地进行了一些实验,证明人们在早上比在晚上更能够有效地学习和记忆一些无意义的音节。从那以后,研究人员继续对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行调查,并得出了三个关键结论。 第一,人的认知能力在一天中不会保持不变。在16个小时左右的清醒时间里,人的认知能力是在以一种规律的、可预见的方式…... -
Vol.144 12个关键问题清单:找到新选择、新选项、新可能
12个关键问题清单至少有三种用法。 第一,它是一系列有逻辑顺序的问题,可以帮你去思考你想改变或改进的任何情况。 第二,你可以将清单通读一遍,看看自己是否有哪些问题忘记问了。 第三,当你希望在某特定情形下强调某个最合适的问题时,也可以求助于此问题清单。 我们要做的,是要把这些问题与我们的日常思维结合起来。这样,一旦面临挑战,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想到其中的一些问题。并非每个问题都适合任何情境,所以,我们…... -
Vol.143 成为自我的观察者:解放自己、做出真实理性的选择
培养自己和他人平静、镇定和活在当下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沉着冷静的前提,能帮助我们更加专注、更有智谋,并且更具战略眼光。自我观察者是自我反思的基础,也是能让我们做出刻意改变的基础。 学习如何从自我中走出来,不加评判地观察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动。人人都具备这种观察能力。这种经验有时候好似看一部电影,而我们自己正是其中的演员,或者有时就像自己在很远的地方看着自己在做出一些行动。我们越是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者…... -
Vol.142 反复练习的力量
如果你在带球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踢球的力度和角度等方面,那么你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像这样的低级过程必须在你的身上是自动进行的,才能为你要解决的高级问题(如战术策略) 腾出空间。同样地,如果你不熟记数学知识,就不可能精通代数。学生们必须练习一些东西。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练习。 练习可以带来三个重要的好处:强化学习更高阶技能所需的基本技能;防止遗忘;改善知识迁移。 练习帮助防止遗忘 …... -
Vol.141 对分心说“不”
干扰源无处不在。随着如今“永远在线”的科技发展,人们的效率受到了重创。一项研究发现,办公室干扰源导致人们平均每天浪费 2.1 个小时。另一项研究发现,员工平均每专注工作 11 分钟就会被打断一次。每次被打断后,假如他们还能重回正轨,那也需要 25分钟才能重新把注意力拉回原来的任务上。人们平均每3 分钟就会转移一次注意力,要么是去打电话,要么是与同事聊天,要么是处理文件。 分心不仅让人烦躁,还会让人…... -
Vol.140 你是谁比你做什么更重要
许多年前,我和妻子在意大利生活了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在那儿待了几个月后,一位朋友问我们是否遇见过那群“尤斯塔比”。“没有,”我们说,“他们是谁?”这位朋友解释说她指的不是姓尤斯塔比的人,而是那些如果你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会从“我过去是做……”开始,然后告诉你他们到意大利过退休生活之前都做过什么的人。真悲哀,这些人仍以他们过去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来定义自己。 当然,这首先是我们的错,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放…... -
Vol.139 少即是多
决策过程中,“少即是多”的想法可以追溯到斯佩诺斯·马克瑞戴克斯、罗宾·道斯、丹·戈尔茨坦和捷尔德·盖格瑞泽,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情况下发现,简单的预测和推断法要比复杂的方法好得多。他们的简单经验法则当然并不完美,但也从不以完美为目标;秉持理性的谦逊,放弃复杂的目标,便可以产生强大的效果。戈尔茨坦和盖格瑞泽两人创造了“快而俭”的启发法,帮助人们在时间、知识和计算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定。 “少即…... -
Vol.138 通过下属工作成熟度灵活调整管理风格
一个人的工作成熟度会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旦下属的工作成熟度有波动,你对他的“最佳管理风格”也必须随之变动。 一个管理者最主要的职责,便是激发下属的最佳表现。假设我们已经了解是哪些事情在左右下属工作的动力,接下来的问题是: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最佳管理风格?有没有什么管理技巧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已经有太多人想尽办法想找到最佳的管理风格。如果我们回头看看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个时代流行的管理风格,其…...